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你适合加入初创公司么? #41

Open
lietoumai opened this issue Jan 5, 2018 · 0 comments
Open

你适合加入初创公司么? #41

lietoumai opened this issue Jan 5, 2018 · 0 comments

Comments

@lietoumai
Copy link
Owner

lietoumai commented Jan 5, 2018

读完商学院时,我获得了两个工作机会。一个是我在念MBA之前工作过的波士顿咨询集团,这份工作尤其适合那些寻求稳定工作和丰厚薪酬的年轻就业者。另一个是一家完成了A轮风投融资的初创公司,仅有30名员工,致力于将互联网转变为安全的企业环境——这个机会的风险更大。我选择了后者,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头。

自那之后,我经历过3家初创公司,而且作为风投资本家,我曾投资了100多家初创公司。其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知道了如何组建公司、筹集资金、寻找最初的客户、招聘团队,同时还了解了加入初创公司、并将其打造为大型成功机构所需付出的努力。加入者将成为初创公司的2号雇员或N号雇员,他们将与创始人并肩作战,将其理念转化为现实业务。

做出这一抉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相对于那些知名公司,初创公司会让人感到难以捉摸。有哪些工作需要做?从哪着手最合适?如何得知公司是否能够获得成功,是否适合自己?

初创公司没有明确的阶层或晋升通道。但从初期一直到更加成熟的阶段,它们需要高素质的管理者来创建和有效运营相关部门,例如营销、产品开发和销售。人们可以通过为这些新生机构工作,收获无数的人脉和职业经验。在我参与的所有初创公司新职员面试中,求职人员都强调自己十分看重自主性、创造力以及他们在工作中的成长,这些元素对于自我实现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重要的一点在于,行业人士——不管是刚毕业的MBA、新任高管,还是资深领导者,应更好地了解初创公司的运营方式,以便预想如何贡献自身的力量,然后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做出抉择。

评估自身的合适度

在初创公司工作之前,人们需要做3件他们在学校或大型公司工作期间可能从未学过的事情:管理不确定因素、超越自我以及从企业主的角度思考问题。

管理不确定因素
初创公司是一场巨大的实验,每一个动议都是新的,而且会对不同的假设进行测试。头衔、职能界限、角色和责任往往都在不停地变化。整个团队拧成了一股绳,发明、创造,并朝着不断变化的目标迈进,而且没有现成的规则可循。考虑到这种机构动态(甚至可能延续至后期),初创公司的所有员工,都应该对大量模棱两可的情况和不确定因素感到习以为常。

超越自我
我父亲是一名企业家。我还记得,每当他遇到困难时(例如需要在热门博物馆排长队),他都会另辟蹊径,但并不是靠插队,而是测试不同的假设。他会问:“我们难道不能够设计一个更高效的系统吗?”或者“我们能够绕开这个障碍并加快进程吗?”这一积极询问而非被动解决的方式是初创公司获得成功的关键。如果你想去初创公司工作,那么你应该是那种喜欢解决问题,让解决方案更加高效,实现解决方案的可重复性,并不断更新解决方案。

从企业主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初创公司工作需要投入自身的感情。初创公司员工的使命感和冒险精神比传统机构更为强烈,而且你的一举一动与企业的价值和成功有着明确、直接的关联。因此,你不仅得兢兢业业地完成自身的工作,还得照顾公司的方方面面。我父亲用想象中落在公司前台地毯上的图钉,来衡量雇员的敬业程度:他希望公司员工,无论职务高低,能够捡起这枚图钉,并将其扔掉。在大公司,人们在路过时可能会想,清洁工一类的人自会去捡。但初创公司不同。在一家富有开拓精神的机构里面,每个人都必须从企业主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始终询问这样一个问题:“自己要怎么做才能让这家公司变得更酷?”

选择合适的公司
如果你认为自己适合在初创公司工作,下一步便是选择合适的公司。我的建议是按部就班地做出这一重要决定,分为以下4步:

选择领域

首先,找出你所热衷的领域。要做到这一点,请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喜欢与消费者打交道的业务还是与企业打交道的业务?喜欢服务哪种类型的客户?哪个品牌是自己最欣赏的品牌?我最喜欢的网站、应用或阅读主题是什么?”

这些问题会迫使你从实际出发来思考问题。例如,如果你最喜欢的应用是TripAdvisor,那么很显然,你喜欢旅游,可能就应该寻找那个领域的初创公司。当你在阅读新闻、网站或杂志时,哪些报道你会立即通篇阅读?如果你倾向于跳过媒体业务之类的标题,那么你就不应加入新成立的在线视频服务公司。

如果你对自动驾驶汽车或虚拟和增强现实技术的报道非常感兴趣(原因在于它们能够启发你的思维),那么缩小在这些领域的关注范围。我建议将范围缩小至3个领域,否则你的搜索目标会变得过于宽泛。

选择城市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地选择工作城市。但对于那些有这方面灵活性的人来说,我建议他们在选择居住地时要三思而后行。如果你目前并不住在初创公司的聚集地,例如硅谷、纽约、波士顿、洛杉矶、特拉维夫或柏林,那么你应该考虑搬到其中一个城市去,不仅仅是为了你即将从事的工作,更是让你有机会接触未来的工作。因为初创公司的生命周期是不固定的,而且难以预测。

这些聚集地都由紧密关联的社群构成,通常是当地大学、知名技术公司、风投资本家和成功企业家所组成的社群。每一个集群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独特之处和氛围。例如,洛杉矶融合了媒体、娱乐和技术,同时还拥有海滩和动感的生活方式。波士顿是全球一流的医疗和信息技术交汇中心,而且拥有更加专业的环境。特拉维夫是全球的网络安全中心,自然能源丰沛。

弄清楚自己愿意在哪里定居并发展关系网。一旦选择初创群体,人们便倾向于留下来。你在某一家公司的同事,可能会成为另一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选择阶段

在描述初创公司的各个阶段时,我通常会把它比作修路。在丛林阶段,没有人知道路在何方。你的周围是一片杂乱荆棘,你拿起砍刀,一路披荆斩棘。很多人使用术语“筹备/产品市场匹配”来描述这一最初的阶段。

在土路阶段,道路颠簸不平,蜿蜒曲折,但是路已经有了,公司的目标是加速向前迈进。你已经开发了有着明确定位的产品,而且有着明确的市场。你开始琢磨公司的业务模式,并解决增长早期所面临的挑战。在高速公路阶段,你奔驰在宽阔笔直的大道上。公司在逐步改善运营的同时也在执行策略、扩大规模和更新换代。

如果你是一名敢于冒险、肯钻研的人,丛林阶段很适合你。你应该将目光瞄准那些处于种子阶段或A轮融资阶段的公司。如果你是那种喜欢打造系统的人,那么寻找处于后期融资阶段的公司更好。如果你是一名较为看重稳定性和高薪的改良者和运营者,那么高速路阶段的公司(可能在首次公开募股之前或之后)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选择赢家

就做出正确的抉择(选择你认为可能获得巨大成功,并能够为你提供巨大发展机遇的公司)而言,这是最难的一步。即便是世界上最聪明、最有经验的投资者,其正确率也不超过50%,何况他们有一群资产组合公司可供选择,而你却只能选择一家公司为之效力。

一个外行如何在特定的领域、市场和阶段甄别可能的赢家?其中一个方式便是向内部人士求教。找到你所选地域的3家顶级风险投资公司、天使投资人、初创公司律师和猎头,让他们指出你所选领域和阶段3家最火的初创公司。通过寻找更多的成功和发展态势证据,对合并后的公司名单进行压力测试。可使用风投资本家采用的简单标准来开展尽职调查:

团队
创始团队有吸引力吗?团队成员是否能够阐述激励你和周围其他人的愿景?他们是否非常正直?你是否愿意在他们创建的新公司中再次与他们合作?

市场
公司目前所在的市场规模是否足够庞大,也就是有着10亿美元以上的潜在收益?市场目前是否处于能够为新参与者带来机遇的某个颠覆阶段?市场中有多少竞争者?这家初创公司在竞争中是否具有可持续的优势?

商业模式
公司的单位经济效益——每位客户或单位产品创造的净收益与成本比率——是否具有吸引力?公司是否能够说清和比较出每位客户的终身价值和吸纳成本?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否具有网络效应,也就是价值会不会随着用户网络的增加而增加?如果公司已经拥有了客户,他们是否忠诚并具有增长潜力,还是说会突然间大量出现?

你应该与向你推荐公司名单的顾问或与其他在多家初创公司工作过、且深受你信任的人士来讨论这些问题。如果你能够联络到目标公司的创始人或现任管理者,直接向他们询问这些问题,并根据你在市场上的所见所闻形成自己的观点。

推销自己

下一个挑战便是给自己定位,目的是让你心目中的初创公司能够对你青睐有加。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安排一场有诚意的引荐。很多初创公司都不乏拥有庞大社会关系的人士。你的任务就是在你所感兴趣的公司中挑选出其中的佼佼者,并想方设法与其联系。Crunchbase和Mattermark这类网站会列出有价值的初创公司信息,包括其主要的高管。LinkedIn搜索可以帮你找到其雇员。然后寻找共有联络人,或朋友的朋友,也就是那些能帮助你与这些人接触的人士。

上述不同的网络和数据库应该可以帮助你找到一名“内部人士”。你请求找到的这位联系人在举荐你的同时,也对你所讲述的工作激情、经验或其他资历进行背书。这种类型的询问每次都远胜于冰冷的语音留言。

风投资本家和天使投资人也是一个不错的渠道。在遇到拥有合格资历、有望成为其资产组合公司宝贵资产的经理时,他们通常很乐意转交其简历。通常来说,初创界在时间方面是非常慷慨的,而且有着强烈的“惠及他人”文化,只要坚持不懈,你就有可能接触到几乎所有人。

事实上,我建议你将眼光放高一些。列出10位你最希望与其进行30分钟会面的人员名单。然后付诸行动,但并不是跟踪或纠缠。即便最终这个工作并不适合你,这类会面也能帮助你建立关系,并为你带来更宝贵的关系网。

**表明自身的贡献能力。**初创公司不会雇用闲人,它们会招募那些能够推动公司获得成功或对其业务有见地的人士。在与管理层会面之前,先做好功课。尽可能多地阅读有关该公司的网络文章;与作为公司客户的朋友或同事进行交谈;亲自体验产品或服务,并分析其业务模式;制定改善策略,然后在会议或面试中进行展示。

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你可以推荐能够让产品更具吸引力的一些小改动。如果你是一名营销人员,你可以建议开展新的宣传活动或传递新的信息。如果你是做财务的,你可以摘选公司的几项重要业绩指标,做成模拟图表,并将其作为月度回顾的一部分。

除了自我推销之外,别忘了用内容丰富、与对方工作有关的对话打动你的面试者。几乎所有的初创公司CEO和高管都会写博客,或者使用社交媒体,因此可以从评论其推文或LinkedIn帖子着手。如果你参加了公司开放日,共同出席了会议、聚会或其他行业活动,请询问他们所负责的事务,这体现出你具备持续的倾听和学习能力。

最后,带着“礼物”来面试,这一点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位。是的,你是来求职的,但你可通过直接提供帮助(专长、建议和联系人)来反转这一关系,而且无须公司回报。可以询问:“我能帮什么忙吗?公司都面临着哪些挑战?”也许公司需要一名设计师,而你刚好认识一名不错的人选。帮助双方建立联系,然后你将会立即被看作一名已经给公司带来价值的人选。

在初创公司中,并非所有的入职和升职都能够一帆风顺。但是,如果你在抉择时运用一定的策略——评估自身的合适度,选择合适的公司,并有效地推销自己——你将获得大型传统公司中愈发难见的那种个人和职业满足感。

原文出处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Labels
None yet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1 particip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