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829 lines (511 loc) · 63 KB

DEVLOG.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829 lines (511 loc) · 63 KB
## **DEV SUMMARY** 本来总结应该写在文末,但我感觉还是提上吧,起码不用看我唠唠叨叨一堆开发日志。 以前老想着自己写一个全栈项目试着打通 5 端,苦于没时间,一直拖着,写的时候还以为需要大半年,但没想到现在只花了一个半月就做好了,而且很多地方我还最求了最佳实践,总体而言还算比较满意。 项目初衷是想用 `React` 或者说主要是 `JSX` 的语法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写小程序或者 App,而且现有的技术框架也支持我这种想法,拿着以前的已有经验配上一些较新的技术比如 `GraphQL` 就开始上路了。 在 `api`,`dashboard`,`www` 这几个端上碰到问题不算多,但 `miniprogram (小程序,下文简称 mp)` 和 `app` 上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他们都不是标准的 `web 语言`,类似 `HTML 富文本` 渲染这种在 `web` 上天然支持的功能,到了他们上面就变成 `fuckingSelf` 需要自己解析了,比如 `a` 链接,因为在 `mp` 和 `app` 中并没有 `a` 链接的说法,用户点击 `a` 后会发生什么完全由开发者自己决定,这和我以前开发的 「`web` 应用」完全是两种概念。倘若以前有过 `App` 开发经验,相信要躺的坑会变少许多。 说到坑,我觉得我这一手坑挖技能真是了得。`RN` 以坑多而红想必已人尽皆知,好,我选了。`monorepo` 的坑大家可能不了解,但的确也是能把人坑得死去活来的,好,我选了。用 `TS` 开发 `RN` 的坑不多,但也不少,好,我也选了。然后就变成了选择了这个 `RN` + `monorepo` + `TS` 超级大坑(哭),不过后面我还是一点点的躺了过来,实在佩服自己的耐心(摊手)。 为什么会选 `monorepo` 这种方式开发呢?我的初衷是 5 端共享 TS 的 `interface` 和一些可复用的配置,但是后来写 `mp` 和 `app` 的时候发现,由于他们的一些特殊机制,我没办法给他们共享。实际上 `mp` 和 `app` 算是和 `monorepo` 完全隔离的,如果后面我重构代码,我会把这些 「`非标准 web 应用`」单独放一个 repo,因为他们真的很难伺候,`node_modules` 也是自有一份无法共享,每份体积都很大。大到不是关键,关键是每次 `yarn install` 的时候非常非常满,CPU 狂飙感觉电脑都要起飞了。本来我是倾向于能用 `yarn workspaces` 解决的 `mono` 就不用 `lerna`,但因为这个问题我尝试着上了 `lerna`,可问题似乎没得到好转,只好作罢。这一次用 `monorepo` 真真切切的给到了经验,算得上是拳拳到肉的疼,也让我知道如何取舍 `mono` 和 `multi`。 好,如果现在让我写一个 5 端难度排行,我认为会是这样 `mp` > `app` > `www` > `api` > `dashboard`。 为什么会把 `mp` 列为最难的部分?因为 `mp` 不单有很多私货,而且 devtools 也 bug 多得出奇,有时候我修一个 bug 修半天没好,结果重启一下 devtools 就好了,这个真的是要气吐血。而且因为我用了 `Taro`,很多新的功能比如 `custom-tab-bar` 没跟上,文档都没有,我自行摸索弄是弄出来了,但也花了不少时间。当然,如果你用 `Taro` 同时有 `custom-tab-bar` 这个需求,`leaa` 可能是目前全 Github 已有方案的最优解。 另外关于 `www` (`Next.js` v9) 我本来也有很多想说的,但随着时间流逝,这些想说的慢慢变消失了,而这种「不想说」并不是那种「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的不想说,而是因为 `Next.js` 坑太多,解决一个坑必定会引发另外几个坑,而且官方都没有什么最佳实践给你参考,都是一些简单的 `example`,一旦想要做一些复杂的功能,这种前后端都要处理的「SSR」的确让人有种「难言之隐」的感觉。随着每一次 `Next.js` 大版本的变动如 8to9,都会有很多断崖式的改动,没办法啦,zeit 的文化就是这样,只能用「一切的不如意都源自于自己不够强大」来安慰自己。 出于 `monorepo` 的原因,有非常多「文件名相似」的文件在一个项目里,很多时候有种被文件淹没的感觉,在找文件的时候很容易被干扰,即便是我放弃了用 `Components/Filter/index.tsx` 改为用 `Components/Filter/Filter.tsx` 去给文件命名,以求 `cmd` +。`p`,能快速定位到文件本身而不是目录,但也难以摆脱这种「文件地狱」的感觉。 本来说好写总结就不要不抱怨了,但现在看来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吐槽,Anywhere,从 `Docker` 到 `Api` 再到 `UI/UX`,写 `leaa` 过程的确让我学到很多,对软件架构、开闭原则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前写项目觉得「编码」与「建筑」其实是做着同一件事情, 这次算是更深刻的体会到了。 目前 `leaa` 还有很多很多很多 bug,但这似乎不妨碍有需要的人通过 Github 上检索到 `leaa` 中对他们有用的代码,这也是我写 `leaa` 的东西,以上。 2019-09-17 17:01 @ Guangxi Hezhou ## **DEV LOG** ### 2019-08-01 23:39 从 git commit 可以看出,这篇 DEV LOG(开发日志)是现在才开始写的,项目本来叫做 1d1h,也就是一天一小时的意思,想着业余时间把之前写前后端的经验汇集起来,做个 Blog -> CMS -> Sohp 的开源项目,包括 API / Dashboard / Website / Wechat Weapp / React Native (iOS / Android),因为是一套 monorepo,类似 interface / entry 这些都是共用的所以感觉做成全平台也是一件很顺手的事情。 其实本来想早点写这个开发日志,但早期一大堆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间都用在开发上了,实在抽不出时间写记录,现在想想还真不应该这样,毕竟之前的一大堆问题如果记录下来了,其实就是隐形财富,虽然再次遇到了自己肯定懂如何解决,但就没办法 share 给其他人了。不过接下来的日志我会慢慢回顾就对了。 这里说一下我对 Dashboard 的理解吧,我觉得一个最小可用的的 Dashboard 应该包括。 - 用户(登录 / 注册) - 角色 - 权限 - 文件上传 - 广告 - 分类 - 文章 - 设置 这几个模块写完基本上就可以拿来当 Blog 用了,特别是角色权限这块,如果有业务需求,基于这样的最小化的 Dashboard 开发基本上可以说也很简单了。我在以往的项目里处理权限已经很多次了,不过这次因为是 graphql,和之前的 restful 稍有区别,还是花了一些时间折腾的。 用 Nest.js 写了那么多的代码,其实算不上舒服,选用的原因其实还是看中了他的一整套范式以及武装到牙齿的 Typescript 支持。作者 @kamilmysliwiec 还是非常厉害的,Nest.js 的一些封装实现非常精妙,最重要的还与各种技术相结合,落地了很多业务场景,这点真的非常赞的。 **`dashboard`** 上技术选型时常见的 React + Antd,不过这次因为全面上了 `hooks`,包括 Apollo 都是最新的 hooks beta 版本,整个项目几乎见不到 Class,但在大规模使用 hooks 后,感觉代码长得实在难看,如果以前 Class 代码清晰度打 10 分的话,hooks 只能打 5 分。当然,最明显的应该是赚了一个代码 Fn 共享,换做是 Class,想要 share Class 的 Fn,还是挺麻烦的。 **`www`** 部分没得选,只能是 Next.js 了,其实之前我有自研过一套较为完备的 React-SSR,但为了顺应浪潮,加上 @Guillermo 神在推上天天天吹,忍不住还是入手了 Next.js。我开始写 www 的时候刚好赶上 Next.js v9 发布,这是一个从 core 就开始用 TS 重写的船新版本。本以为用起来会很顺利,但没想到还是坑了…… 毕竟需要集成 Antd,即意味着,Client 自己的 pages 代码需要对 less 用 cssModule,Antd 则不用,Server 那边则是看到 less 就扔。所以官方提供的 withLess 插件最多只能管 60%,剩下 40% 支持不到位。本来像 Next.js,CRA 这种就是把 webpack 包起来,前端毒瘤真不想你碰,配一下都是炒鸡麻烦。 但,我想说一个框架在项目初期给你几倍便利,那么它便会在项目后期给你带来几倍麻烦。CRA 如此,expo 如此,Next.js 也不例外,都是黑盒。那么我必须在两个小时内写一个 100% 符合我预期的 withPlugin 来,不然项目就卡了。翻了翻 Github 想看看有没有解决方案,但很不幸, v9 刚出根本找不到相关代码,看起来,只能 fuckingself 了。我虽对 webpack 很熟,但这 Next.js 在 webpack 上加了薄薄一层黑盒,写 withPlugin 有种被淹没在未知的 context 海洋中,是种非常憋屈的赶脚,不过还好,最终半小时搞定。提了个自带 resolve 的 [issue](vercel/next.js#8054) 趁没被人发现赶紧 close 掉。希望给碰到同样问题的伙计在搜 issue 的时候带点帮助,毕竟需要 Next.js + antd withLess 的人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国内。
### 2019-08-15 20:45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半个月,最近没给 leaa 写什么新东西。重点放在了阿里云 OSS 整合这块。想要实现这样一个功能: - Local 上传 - OSS 上传 - OSS 上传后备份到 Local - OSS 上传 @2x 图片后,生成 @1x 上传回 OSS - OSS 上传 @2x 图片后,生成 @1x 上传回 OSS 并备份到 Local - 删除 OSS 需要触发删除 @1x 和 @2x 文件,并删除 Local 中的 @1x 和 @2x - Local 和 OSS 是否开启均可配置 - 如 OSS 开启,为保证用户上传速度,所有上传直接走 OSS 其中过程还蛮艰辛的,涉及到 Local 和 OSS 之间的一些交互,而且因为直接走 OSS,所有请求不经 API,变成了等待 OSS 的 Callback,必须保证任何一步没做完都不能动 DB,勉强达到了幂等。 其实如果上传都走 API,然后由 API 统一处理再 put 到 OSS 会简单非非非非非非非常多,我这么做主要是担心做某些活动的时候,如果涉及到上传文件,并发就会很大,服务器缓不过来。所以拿 OSS 先挡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基本上 www 和 api 以及 dashboard 就告一段落了。明天开始 `miniprogram`。
### 2019-08-16 12:04 刚整理 package 的时候发现 React 升级到了 16.9.0,console 下一堆类似的 `Warning: componentWillMount...`,看了一下 React [CHANGELOG](https://github.com/facebook/react/blob/master/CHANGELOG.md#1690-august-8-2019) 发现的确是大改,未来版本要废弃几个 `lifecycle`。由于 leaa-dashboard 依赖 `antd`,所以还是等 `antd` 发版消除了这些 warning,再升上去。目前 React 是锁在 `"react": "16.8.6", "react-dom": "16.8.6"`。
### 2019-08-16 15:07 做了一个 Leaa Stack 的 Banner 放到 README 顶部,用图片描述使用的技术比文字好不少。另外提一下 `Leaa` 这个名字,这其实是我喜欢的一个法国女演员 [Léa Seydoux](https://zh.wikipedia.org/zh/%E8%95%BE%E9%9B%85%C2%B7%E7%91%9F%E6%9D%9C) 的名字,避免重名率过高,我在 Lea 后面多加了个 a。不过 `LEAA` 在 Google 最多的指向是 `Law Enforcement Assistance Administration` 美国一司法机构(笑)。
### 2019-08-17 11:21 刚在用 lint 在给项目做全面检测发现了几个 error,比较有趣的是 `packages/leaa-dashboard/src/pages/Permission/PermissionList/PermissionList.tsx` L159 这里,项目 `.prettierrc` 的 `printWidth` 和 `.eslintrc.js` 的 `max-len` 都设置成了 `120`,但这里 prettier 不报错,也不自动格式化,但是 eslint 和我说这里超 120 了。 我只好加了个 `eslint-disable-next-line max-len`,感觉很有可能他们其中一个是用了 `>` 一个是 `>=`,但是我去修改了两者的属性后发现不是这个问题,算了,先加个 max-len,目前只有一处是只有,标本不够就先不处理了。待日后这个问题多了再统一处理。
### 2019-08-17 14:16 虽然自己很注意 style code,也会用 IDE 配合 keymap 写 marco 套用 `prettier` 和 `eslint` 规则做 format。但项目 public 之后可能会有 contributors 进来(不,不会的 hhh),觉得还是在 `git commit` 卡一下 code style 会比较好。 通常项目上一个 [`husky`](https://github.com/typicode/husky) 就够了,但是 monorepo 文件那么多,每次 `git commit` 全 packages 所有文件都 `eslint` 必然会卡到爆,所以肯定是要配合 [`lint-staged`](https://github.com/okonet/lint-staged) 做最小化 eslint 处理的,只让此次 git stage 中文件去跑 eslint。 可是貌似官方没有给出太多针对 monorepo 的建议和范例。摸索了一番,发现其实也不麻烦,只是和 non-monorepo 不大一样而已。为了和 `pacakge.json` 解耦我还特意写成配置文件,大致长这样: ```javascript module.exports = { 'packages/**/*.ts?(x)': ['prettier --write', 'eslint', 'git add'], 'packages/**/*.(css|less)': ['prettier --write', 'stylelint', 'git add'], }; ``` 试了一下,速度还是蛮快的。要有更好的最佳实践可能还得用一段时间才知道效果了。
### 2019-08-18 11:42 试了大概一个晚上的 `Taro`,感觉不是特别理想,为什么呢?首先我需要的是一个 `React` to `小程序` 的框架,而且想要的是 `ONLY` 小程序,至于为什么是 ONLY,后面我会展开详细说明。 初步使用下来,感觉 `Taro` 感觉是一个集大成者,他身上的责任还蛮重的,需要兼容太多的 `类小程序` 环境,比如 `支付宝小程序`,`今日头条小程序` 等…… 而且还要考虑兼容 `RN` 那不友好的 `yoga` CSS 引擎,团队还是非常不容易的,能做到这这个程度,我还是非常佩服的,这里必须先给个赞。接下来我讲一下我几小时下来大概的感触。 ##### H5 端 完美!正常 Web 开发一样,没什么好说的。支持 HRM,支持 css module。不用关心 `webpack`,上来就能 run。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如果想要兼容 `RN`,那就不能用 [`taro-ui`](https://github.com/NervJS/taro-ui) 或是别的什么第三方 UI lib,只能使用内置的 `@tarojs/component`,这个限制感觉卡得比较厉害,期待 `taro-ui` 早日支持 `RN`。 ##### 小程序端 也非常完美,说不上没什么不好的地方,run 起来后,打开官方微信 debug tools 顺利走起。唯一坑点是对 `monorepo` 支持不友好,当然这点也无可厚非,国内本来用 `monorepo` 的就少,用了肯定要自定义为「自己有能力解决 `monorepo` 上的任问题」的态度。我在 `monorepo` 下 run,遇到的是这个问题: ``` can't find module : ../../../node_modules/@tarojs/taro-weapp/ ``` 社区上也有一些人在提 issues 比如 [需要 monorepo 支持](NervJS/taro#3116 yarn wokespaces 的 [nohoist](https://yarnpkg.com/blog/2018/02/15/nohoist/) 去做处理,只不过我的方案是只让 `Taro` 相关的模块保留在 sub-package 下,别的该提升还是提升,最大化 share 了 modules: ```json { "nohoist": ["**/@tarojs/**"] } ``` ##### React Native 端 看 `package.json` 里的 有 `dev:rn`,我就 run 了,结果是好的,看到提示编译成功,但就没有下文了…… 然后去官方 [docs](https://nervjs.github.io/taro/docs/react-native.html) 看了下,感觉略复杂,那这和单独折腾一套原生 RN 开发有什么区别?而且依赖 `Taro` 的话,`RN` 版本锁在 `0.55.4`,天啊!这和官方目前 `0.60.x` 的版本号相距甚远,要知道 `RN` 每一个版本迭代都是质的飞跃,如果用上 `0.60.x` 还能在 Android 上赚一个 [Hermes](https://github.com/facebook/hermes),效率也是大幅提升。另外还有一个让我顾虑的是,用上`RN@Taro`,意味着只能使用 `@tarojs/component` 这个 UI lib,也就是意味着要放弃掉 [`NativeBase`](https://docs.nativebase.io/) 和 [`Shoutem`](https://shoutem.github.io/docs/extensions/tutorials/getting-started) 这两个在 `RN` 上相对优质的 UI lib。 嗯…… 综上考虑,如不是一心想为了节约成本和时间,想着 `一套代码多处运行` ,目前还是建议放弃 `RN@Taro` ,如果要说一个最佳的切入时机,我认为是至少 [`taro-ui`](https://github.com/NervJS/taro-ui) 支持了 `RN` ,当然,这个代价实在太高,官方永远不去做支持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好啦回到正题,我使用 `Taro` 的初衷一开始就是用来 ONLY for 小程序的,所以对于目前的情形我觉得「一切 OK」。`leaa-app` 那边还是 `RN` 或者 `expo` 处理就好,毕竟坑基本上在以往项目踩完了(笑)。
### 2019-08-18 22:18 记录一下今天白天用 `Taro` 的心得,真是满满的心酸啊…… - 首先,比较痛苦的是不支持 `@apollo/react-hooks` 和 `react-apollo`!也就是说,任何 Apollo 官方的包都不可以用了!不能 `useQuery` 连 `` 都不让,用就给你报 hooks 那经典的错误 `Invariant Violation: Invalid hook call.` 结果是直接用写好 export `apolloClient` 后 `apolloClient.query()`,这真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啊! - 本来想着方便,在 `H5`模式下 debug,`apolloClient` 这种方式能跑起来已经很开心了,没想到…… `小程序` 模式弹 error 了,说 `fetch is not found globally and no fetcher passed, to fix pass....` 查了下资料说是 「微信小程序在某一次升级中, 移除了全局的 fetch」这……,还好,马上找到了前辈写的 lib [wx-apollo-fetcher](https://github.com/kdong007/wx-apollo-fetcher)。整个库就几行: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wx.request({ ... complete: ({ data, statusCode, errMsg }) => resolve({...}) })) ``` 然后在 `HttpLink` 那边替换一下变成 `fetch: wxApolloFetcher` 就好了。万万没想到微信还会做这种断崖式更新,真是骚操作。 - 再就是路径 `alias` 的问题,[官方 issues 这贴](NervJS/taro#1598 `小程序` 端无解,`H5` 端是好的。这…… 我这好歹是 `monorepo`,要是不能 share `@leaa/common` 包里的代码,那会变得很尴尬。行吧,我先不复用,忍忍。 本以为经历过 `RN` 的开发已是煎熬,但这次…… 哎,不说了,怪自己用的技术太新(啪)。
### 2019-08-19 15:26 托 `Taro` 的福。折腾了半天 `alias` 的问题在 `小程序` 模式下是彻底无解了。不过在解这个问题的同时有一个新发现。就是 `monorepo` 其实不应该在 `tsconfig.json` 写 `alias paths` 的。之前我的做法是这样。 ```json5 // tsconfig.json { compilerOptions: { paths: { '@leaa/common/*': ['../_leaa-common/src/*'], '@leaa/api/*': ['./src/*'], }, }, } ``` ```text // .babelrc.js plugins: [ ... alias: { '@leaa/common': '../_leaa-common/src', '@leaa/api': './src', }, ... ], ``` ```text // package.json "dependencies": { "@leaa/common": "^0.0.2", "@leaa/api": "^0.0.2", } ``` 一共有三个地方要写 `alias`,如果加入了 `jest`,还需要在 `jest.js` 写上: ```text // jest.js const { pathsToModuleNameMapper } = require('ts-jest/utils'); const { compilerOptions } = require('./tsconfig'); ... moduleNameMapper: pathsToModuleNameMapper(compilerOptions.paths, { prefix: '/' }), ... ``` 这是图什么呢? 就图个在 import 的时候可以这样: ```text import { JwtStrategy } from '@leaa/api/strategies'; ``` 而不是: ```text import { JwtStrategy } from '@leaa/api/src/strategies'; ``` 天啊,就为了少些一个 `/src` 做了那么多工作,感觉不合理 ! 非常不合理!必须统统改掉。~~只在 `package.json` 加入 `dependencies` 就好~~,只在 `package.json` 和 `tsconfig.json` 加入 `path mapping` 别的都删掉。 1, 2, 3,好,改完了。 那回过头, `.babelrc.js` 的 `module-resolver` 有没有用呢? 当然也是有的咯,我觉得如果不是 `monorepo` 的时候用来以 `@utils` `@graphqls` 这种代替真实目录就很好啊。不用写一堆 `../../../../../` 但是如果是 `monorepo`,觉得直接 `package.json` 直接依赖就好,简单明了。
### 2019-08-20 01:23 今天 coding 的时间不多,大部分时间都在忙别的,基本上 `Taro` 前期的坑已踩得差不多了,唯独 `alias` 的问题还在卡着。研究半天,感觉实在无解了,比较迷。 `Taro` 有个机制还蛮智能的,就是会在 `dist` 下建一个 `npm` 目录,发现代码里 `import` 了什么就 copy 什么进这个目录,而且是按文件引入并不是整个 lib 都给你拷过来,很赞!和 `@zeit/ncc` 很像。 但因为我是 `monorepo`,这个功能好像不能识别私有包,一旦发现私有包就不 `copy` 了,我也试过手动把私有包放进去,结果无效,我猜也有可能是发现文件不是 `.js` 就不 copy 了。 所以情急之下我动了 `软链接` 的念头。其实我一直不想在 `Code` 层面动 `OS` 的东西。但现在实在没办法,来吧!考虑到各 OS 兼容性问题,我没敢直接用 `ln -s`,而是用了 node 自带的 `symlink`,当然,在 windows 下的兼容性我也不敢打包票,因为看手册发现 `symlink` 在各系统下的行为也是不一样的…… 好,上代码片段: ```javascript // symlink.js const sourceDirPath = path.resolve(__dirname, '../_leaa-common/src'); const distDirPath = './src'; const symlinkPaths = ['graphqls']; symlinkPaths.forEach((path) => { const sourcePath = `${sourceDirPath}/${path}`; const distPath = `${distDirPath}/${path}`; if (fs.existsSync(distPath)) { fs.unlinkSync(distPath); } console.log(`SYMLINK: ${sourcePath} --> ${distPath}`); fs.symlinkSync(sourcePath, distPath); }); ``` 总体来说代码还是非常简单的,在 `package.json` 里,每次 `dev:weapp` 前都会执行 `symlink.js` 删软链 --> 建软链,其实就相当于删几个文件而已,对硬盘寿命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真的没想到一个小小 `alias` 问题我能折腾那么久,而最后方案又是如此简单明了。真是想哭啊……(哭)。
### 2019-08-20 13:47 发现小程序有个坑,就是支持了 `Promise` 了,但是不支持其中的 `Promise.finally()`。理论上讲标准 Promise 只有 `resolve`、`reject`、`all`、`race` 四个方法。没有 `finally` 也是合情合理的,但由于小程序模拟器用的是高版本的 Chrome,默认支持支持 `finally`,但到了真机上就不支持了,乖乖~ 好迷。 我写代码的时候会习惯性的在发请求的时候加个 Loading UI,等数据拿到(或没拿到)的时候再把 Loading UI 去掉。 如果有 finally 的加持,只需要在 finally 里写一次去掉 Loading 即可,但如果不支持,then 和 catch 都要写,略显麻烦。不过也有曲线救国的解决办法: ```text try { ... } catch(e){ ... } finally{ ... } ``` 但这毕竟要 async,在 hooks 里,能不 async 还是不要,主要是在 `Taro` pages 下使用 async 会有奇奇怪怪的问题,暂时不考虑这种方案。 所以最终方案还是 `fucking-self`,其实写一个 `Promise.finally()` 不难: ```javascript Promise.prototype.finally = Promise.prototype.finally || { finally(fn) { const onFinally = (cb) => Promise.resolve(fn()).then(cb); return this.then( (result) => onFinally(() => result), (reason) => onFinally(() => Promise.reject(reason)), ); }, }.finally; ``` 但是写好非常难,为了避免手写代码的可靠性,还是用 lib 吧,网上找了很多相关的 lib,发现还是 [promise.prototype.finally](https://www.npmjs.com/package/promise.prototype.finally) 最好,同等体积下实现最好。 使用的时候直接在 `app.tsx` 下调一下即可,简简单单。 ```javascript import promiseFinally from 'promise.prototype.finally'; promiseFinally.shim(); ``` 好了,又 polyfill 一个坑。
### 2019-08-21 11:43 今天在 Taro 上做 `CustomTabBar`,说实话有点窝火…… 本来官方一个简简单单的 [demo](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s/jiSARvmF7i55),用小程序原生代码,几分钟就能搞定。无奈 Taro 官方并没有这样的 `example`,doc 上也没提,需要自研。还好找到唯一一个官方线索,就是这篇 issues [大神,微信小程序支持自定义 tabbar 了,Taro 支持吗现在 #2240](NervJS/taro#2240) 。 我的想法是自定义 `CustomTabBar`,用 svg 去代替 png 做 icon。前段时间看到微信官方 push 了消息说支持 svg,刚试了一下,果然支持了!但是…… 这个问题和之前 `Promise.finally()` 问题一样,就是模拟器支持真机不支持,靠北喔!想掀桌!感觉一次两次被小程序模拟器耍,难道微信官方都基于 `Blink` 二开了,在 console 里面 Tips 一下模拟器与真机的区别就有那么难吗?算了,别抱怨了,感觉还是自己能力有限。那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填坑!一定要把这个问题 BAN 了! 其实我是用不到 `CustomTabBar` 的,费那么大力气去搞他干嘛? 但是想着以后业务总有可能会用到的,先开荒一下,而且我个人也实在不是特别喜欢用图片去做 icon,因为个 icon,两个 status。要改大小还得改图,图 size 不对还有毛刺…… 放着好好的 svg 或 iconfont 不用干嘛呢?结果一搞就是一个晚上。 来,先贴一下关键代码: ```text // custom-tab-bar/index.tsx // 控制 action class 样式 className={cx(style['item'], { [style['item--action']]: selected === index })} ``` ```text // home.tsx componentDidShow() { if (typeof this.$scope.getTabBar === 'function' && this.$scope.getTabBar()) { 这里是关键 -------| v this.$scope.getTabBar().$component.setState({ selected: 0, }); } } ``` 老实说如果没有那个 issues,我真不知道 Taro 还有 `this.$scope` 这个用法,虽然 Taro 看着和 React 差不多,其实也还是有很多私有扩展的,我甚至至今都没有搞清楚 Taro 到底依赖了那个版本的 React,按理说应该是 `16.8` 以上吧,因为支持了 `Hooks`,但又不确定,官方也没在明显的场合露出过这个信息,恐怕也不大想让开发者知道吧,用就行了。 BTW-0,这里说个小缺点,就是为了用上 `CustomTabBar`,所有在 `CustomTabBar` 中的 TabPage,是需要用 `Class` 方式写的,因为官方目前还没有提供 `Hooks` 版本的 `this.$scope`,但愿后续官方能支持。 BTW-1,据网友纠正,Taro 的内核是 [NervJS](https://github.com/NervJS/nerv),一个 React-Like。其实 Nerv 在 Taro Doc 上经常见,没想到 Taro 是真的完完全全依赖了这个自研的 lib。佩服,不过想来如果要兼容多端,扩展 React 肯定是不够的,必须要掺一些私货才能满足需求。
### 2019-08-22 11:55 插一条 Ops 相关的记录,今早收到了 heroku 发来的邮件,说我每月 1000 的 dyno 额度以消耗 80%。之前为了 leaa demo 能有更好的可用性,为不让在 heroku 上的 App 在 30 分钟无访问后自动休眠,到 [uptimerobot](https://uptimerobot.com/) 开了一个监控服务,设置成每 29 分访问一下那几个 demo。 然后知道今天收到邮件我才明白,原来这个 dyno 额度账户内所有 App 实例共享的,也就是我 3 个 App,如果以 30 \* 24 小时跑 30 天那就是 2160,hhhhh 那必然会超。 当然啦,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之前为了免费部署的事,对市面上所有自带 `git hook` 且有免费可用额度的 serverless 都轻车熟路。按现在这种状况,我也只好在 heroku 上只挂 `leaa-api`,而 `leaa-www` 和 `leaa-dashboard` 就先部署到 [now.sh](https://zeit.co/) 吧。 之前有朋友说为什么不弄一个 VPS 去部署这些 demo?我其实也不是懒,更不是为了省钱。只是觉得用 heroku 这类服务,可以省心不少,比如 `https SSL`, `git hook deploy`, `server maintain` 这些服务商都自带了。我都不需要去考虑,想想看还真是 `server` + `less`!我只管专心写代码,然后一个命令就把项目部署了。
### 2019-08-22 16:21 刚在测试小程序的登陆功能,感觉噩梦又要来了。是的,虽然之前开发过多次微信 Oauth 相关的业务,但是每次做微信的调试都感觉累觉不爱。不是要测试服务器就是要 `ngrok`,`natapp` 什么的去做穿透,特别特别烦人。 不过今天研究出一个方案,可以摆脱这些代理工具,那就是用 [微信公众平台接口调试工具](https://mp.weixin.qq.com/debug) 去发现你的 IP。 好,Show Time 开始: 1,注册公众号,最后一步弹出 IP 白名单你可以随便先填写一个,比如 `127.0.0.1`,这是为了避免待会用调试工具报: ```text { "errcode": -1000, "errmsg": "system error" } ``` 2,接着去调试工具里填好,`appid` 和 `secret`,发请求,这时会返回。 ```text { "errcode": 40164, "errmsg": "invalid ip xxx.xxx.xxx.xxx, not in whitelist" } ``` 3,把那个 invalid IP 复制到白名单,再发请求,就会看到已经成功。 ```text { "access_token": "24_2A_6FbzJH...JOO", "expires_in": 7200 } ``` 4,Show Time 结束。 不过后来发现,其实这个 IP 打开 [whoer.net](https://whoer.net) 就能发现,然后如果需要调试微信认证相关的,还是一样得开 `ngrop`,hhhhhhhhhhhh(秀哭了)。
### 2019-08-23 14:39 要吐血了,今天早上在 debug `ts-node-dev`,我怎么还调起了工具链了?哎,不说了,看这个 [Issue](wclr/ts-node-dev#87 TM 最后追都追到 [filewatcher](https://www.npmjs.com/package/filewatcher) 这种级别的 lib 里去了,但问题依旧。 ### 2019-08-27 23:35 好几天没写开发记录了,最近因为小程序需要登陆,为方便 debug,先过来 `leaa-www` 这边写了微信 `OAuth` 登陆。然后想说既然做了,就把 `leaa-www` 从 `heroku` 迁到 `now.sh` 吧。但…… 没想到的是,就这个事情真是让我操碎了心,妈的!(对,我这里爆粗口了),为了把 `Next.js` 部署到 `now.sh` 居然需要在 `next.config.js` 开启 `target: 'serverless'`,然后我测试的时候发现开了 `target: 'serverless'` 后居然取不到 URL 的 query(?后面的部分)。 ZEIT 大哥!`Next.js` 这可是你自家的服务啊,有必要限得那么死吗? `target: 'serverless'` 就不能作为 Option?网上找了下,看到这个 [Intercepting popstate](https://github.com/zeit/next.js#intercepting-popstate),作者说是故意这样设计的(估计也是无奈),当然,除此之外网上还有若干方法比如在 `now.json` 写正则路由匹配拿到 `query`,我干,这可是 code 啊!code 不应该和 deploy 绑死吧!这是基本的底线。我不可能为了这个需求去 hack 我的 code 啊! 又继续折腾若干小时,无果…… 怀疑人生了。容我再想想吧,感觉还是去改 code 好了,改成 `non-serverless` 和 `serverless` 都兼容,毕竟现在除了 OAuth 那边,需要 `query` 的地方还不是特别多。 ### 2019-08-28 19:30 写了个两个脚本,把 `leaa-www` 和 `leaa-dashboard` 部署到了 `now.sh`,之前也想过把 `leaa-api` 也部署过去,但到目前为止,凡调用了 `TypeGraphQL` 这个库的 App 均无法部署到 `now.sh`,整个 Github 都没有成功部署的案例。原因很简单,即 `ncc` 不支持 `Typescrpit` 的部分方法,具体可以看我提的这个 [Issues](vercel/vercel#2680 好了!绕一大圈回来回来,终于可以继续写小程序登陆了(摊手)。 ### 2019-08-29 19:37 小程序目前实现的功能较少基本上只有,`首页`,`文章列表`,`我的账户` 这三大页面,然后项目的难点我觉得其实是没有的,如果实在要说有什么折腾到我的,可能就是 `custom-tab-bar` 和 `HtmlParse`,这两个官方文档没怎么支援,都靠摸索而来。 再就是小程序的登陆还曼绕的,因为不是正式环境,每次 `natapp` 的域名前缀过期了都要把好几个 `.env` 重配一下,非常考验耐心…… 趁现在还记得,写个小程序授权流程流程: - 用小程序自带的 `wx.login()` 拿 `code` - 拿 `code` 经服务器换来 `sessionkey` 和 `code` - 拿 `sessionkey` 经 `wx.getUserInfo` 换 `userInfo`(需 withCredentials: true,以及用户点选授权) - 授权成功,得到 `encryptedData`,`sessionkey`,`iv`,经服务器 `encryptedData()` 换 `用户信息` 和 `openId`(如需要 `unionID`, 请先在开放平台关联小程序和公众号) - `用户信息` 和 `unionID` 拿到后就可以对比是否注册,做一些 DB 操作,返回 `用户信息` - 用 `wx.setStorage()` 把拿到的 `用户信息` 存起来 啊!!!心好累,走了那么久终于走完小程序了,接下来是 RN,看了下 `expo` 目前 `sdk.34` 还不支持 `Hermes`,但是 [Blog](https://blog.expo.io/expo-sdk-34-is-now-available-4f7825239319) 有提到就要支持了,我觉得应该在 `sdk.35` 就可以用了。或者这次用用看原生 `RN`,anyway,看开坑把。 ### 2019-08-30 16:13 插个不相关的 LOG,因为 `leaa` 告一段落了嘛,昨晚一口气把「怪奇物语」看完了,看得比较爽(大半夜的),然后睡觉的时候忽然想到一个比较靠谱的个人 blog 部署方案。 大概思路是用上: - `Github Issues API`(自带完美的编辑器,Ctrl + V 即可贴图) - `Github CI`(自动构建) - `Github Page`(静态页面,真· Github 全栈) - `now.sh`(用户留言 POST 到 `now.sh` 触发 `Github Webhook`,生成 `.js` 的留言文件) 不过`需要部署`本身其实就是一个大问题,写个日志都要搞一堆编译也是烦人,我之前有个 [blog](https://solidzoro.com/),但我不是特别爱在上面写东西,因为光想到后面那一堆部署工作就累。虽然已实现了自动化的 `write iessue, building log`,但总之需要有个「前期工作」就觉得是麻烦事。所以快荒了两年,现在反而是在 `DayOne` 上写得比较多,因为方便嘛。当然 `DayOne` 也可以做到 `building log` 这一步,但还是之前说的……「麻烦」,呼,看来作为一个开发者,折腾点写东西的工具都那么多讲究,不是件好事(笑),难怪那么多开发者都入微信公众号的坑,hhhhhh 想想,这才是最佳之选啊! ### 2019-08-31 22:13 好啦,这回终于 init 了 RN,最终选型依旧是 `expo`,因为前期如果没涉及到「自定义推送」和「过于原生」的调用的话,还是 `expo` 方便一些,未来如果有需求再 `eject` 也没问题。 不过因为 `expo` 默认不支持 monorepo,需要上 [expo-monorepo](https://github.com/Fried-Chicken/expo-monorepo) 去解决。但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有点 dafthack 就没用,和 `leaa-miniprogram` 一样采用了 `nohoist` 方案。 不得不说 `nohoist` 真是个效率大杀器,但同时也是硬盘大杀器,项目里不用 `nohoist` 的几个 package 加起来不到 20MB!因为到提升到了 `root-dir` 共享了。 但 `leaa-app` 一个 pacakage 在初期就达到了 200MB,`leaa-miniprogram` 更是达到了 370MB,也就是说 `leaa` 整个项目在完全安装的情况下差不多有 `1GB` OMG!虽说这个硬盘不值钱的年代开发环境体积不是问题,但我相信每个开发者都不喜欢占硬盘的大家伙吧,比如 `electron` App(哈哈)。 ##### BTW1 因为 monorepo 的关系,无论 `yarn workspaces` 还是 `lerna`,其本质都是 `workspaces` 扩展。我实际用下来发现 `workspaces` 还是非常多奇奇怪怪的 bug 的,比如版本依赖不正确,有时候 `yarn add` 提示完成但实际却没有装上等…… 也可能我这里已经有 5 个 package 了,每个 package 又有比较复杂的依赖,导致了这些不稳定。对比之下,[babel](https://github.com/babel/babel) 就显得很稳定,自家 packages 多达百个,但也没见出什么问题,当然这个稳定可能和他们每个 package 依赖都不超过 10 个有关。 ##### BTW2 如果我在 monorepo 的 `yarn install` 上遇到问题怎么办?最佳答案是 `rm -rf yarn.lock node_modules/`,基本上这个跑一次可解 99% 的 error,省时省心(笑)。 ##### BTW3 最近使用 `Github CI` 发现有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比如 `Travis CI` 过了但 `Github CI` 卡在 `package install`,我开始以为是我用 `taobao` npm repo 的关系,但是换回 `npm` 自家 repo 问题依旧,而且 `Travis CI` 1m 能跑好出结果的 TEST `Github CI` 需要 8m,这个差距还是有点大。 我之前开了 `Github CI` 多系统多版本交叉测试,每次 TEST 需要 10m+ 的等待,后来干脆只留一个但也还是慢。另外就是新建了 Action 项目还会有删不掉的 bug,看来目前 `Github Action` 处在 beta 还是有原因的,希望明年正式版上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充分优化。 ### 2019-09-03 00:40 进入九月啦!时间过得好快,不知不觉写这个开发日志已一个月,今天只说一件事,那就是 App 终于开坑并调好 `less` 和 `GraphQL` 啦。为什么 RN 可以用 less 哈哈哈哈,当然是加了点私货啦。 今天其实也很累,累在 `monorepo`,在 RN 上终于提示 `type-graphql` 这个库不能在非 `Node.js` 的平台上用,对的,RN 最后会翻译成 C++,也就是不符合 `Node standard library APIs` 的 lib 统统不认。 哎,这个实在是个麻烦事,因为我一大票 `DTO` 都是依赖 `type-graphql` 的,这下直接无法使用了,哭了…… 还好 App 这边不会调用太多的 Query,我只好手动转几个过来了。 其实我因为 `type-graphql` 这个 lib 卡了很多地方,比如不能 `ncc` 导致不能部署 `now.sh` 等,但目前类似的 lib 只有他一家,先等等看后续会有什么替代品再说了。 另外就是小程序那边已经做得差不多,我都没来得及截图和发布 demo,等 App 这边写了个大概再一并截图好了。 ### 2019-09-03 21:57 发现 RN 上 `` 自带的 `onEndReached` 的上拉加载是个坑,嗯,天坑。比如这篇 [ReactNative 之 FlatList 踩坑封装总结](https://juejin.im/post/5aa66ae5f265da23826da0fc),这篇 [onEndReached triggered 2 times](facebook/react-native#14015 [FlatList onEndReached triggered before reach onEndReachedThreshold](facebook/react-native#12827 `onEndReached`,导致无限循环加载的问题。 我的解决办法比较粗暴,因为 API 可控,直接写了个方法返回文章 `nextPage`,如果没有就返回 `null`,其实类似 `items` `itemsCount` `total` `pageSize` `page` `nextPage` 这几个字段早应该包含在 `pageInfo` 里面的,因为写得匆忙,没有加上 `nextPage` 和 `itemsCount`,回头得统一加一下,或者干脆就统一使用 `paginationUtil.calcPageInfo()` 好了方便快捷。 ### 2019-09-04 15:04 刚 RN(expo) 在跑 `dev` 的时候弹出: ```text (node:10461) UnhandledPromiseRejectionWarning: Error: jest-haste-map: Haste module naming collision: Duplicate module name: @leaa/api Paths: /Users/SolidZORO/Sites/leaa/packages/leaa-api/_deploy/package.json collides with /Users/SolidZORO/Sites/leaa/packages/leaa-api/package.json ``` 天!RN 居然跑去遍历 `leaa-api/_deploy` 那边的目录?我已经在顶层 `package.json` 的 `nohoist` 加了 `leaa-app` 为什么还要跨界?没错,`leaa-api/_deploy` 是我今早上部署 api 时留下的文件,然后我去把这个目录删掉,app 这边马上又可以愉快的 `dev` 了。 不过既然是个问题,我自然要解决。Google 一番发现要从 `rn-cli.config.js` 入手,但 expo 一般没有这个文件,因为 `app.json` 里 `packagerOpts.config` 一般会设定成 `metro.config.js`。 然后改 `blacklistRE` 限制搜寻范围,不多说,上代码: ```text // metro.config.js const blacklist = require('metro-config/src/defaults/blacklist'); here ------------------| v const blacklistRE = blacklist([/packages\/(?!leaa-app|_leaa-common).*/]); module.exports = (async () => { ... return { resolver: { blacklistRE, sourceExts: [...sourceExts, 'less'], }, }; })(); ``` ### 2019-09-12 12:09 都说 RN 坑,我现在是体会到了。写 RN 的这些天里,开发日志是不想写了,而且我发现 App 的交互和 Mobile Web 有较大的不同,为了写一个 Login,我特地下载了 10 多个 App 来研究交互。 发现很多 App 都是需要登录的时候从下往上 pop 一个 stack 在 App 最顶端(mode: modal),而看文章的时候多是点击后从右边滑出(mode: card),因为这个问题我还特地研究了一天 `react-navigation` 的 mode,好家伙,这玩意写了一个全局 `createStackNavigator` 后,mode 还不能覆盖。 网上找了很多源码来看,发现大家似乎不把这个 UX 当一回事,最后折腾好几个小时候的解法是在创建 `createAppContainer` 的时候创建多个 `createStackNavigator`,哇~ 哭了,就这一破问题折腾死我了。 RN 的生态是真不好,也没人交流。国内外几大 RN 社区人气也是低迷。反正体验比较难受,以后用栈还真的要慎重考虑这种小众技术,不然碰到问题连找人问的机会都没有。 那开发 App 到底要选什么技术栈才好啊?嗯…… 标准答案「放弃 App 开发」。 ### 2019-09-16 14:57 刚在整理代码发现小程序跑不起来了,报 `module "util" is not defined`,几经折腾才发现是之前引入 `promise.prototype.finally` 的问题,注释掉就好,看 git log 发现这个有升级过版本,还原后未果,还好,之前的 `Promise Finally` 有手写过一个版本,拿出来用就好了。 这让我不经感叹,对于 legacy 的项目,npm package 还是有锁版本的必要的,早些年我好几个 webpack2 的项目在 webpack3 时代重新拿出来跑结果怎么弄都跑不起来,最后只能 package 一个个锁版本后才解决问题。 总之,版本控制也是天坑,有些没必要花的时间还真就是给花了,这个时候有人会说上 CI,但是如果是 legacy 的项目上 CI 貌似用处也不大,因为没人会触发 CI 去跑,除非是每日定时跑…… 但项目都 legacy 了,恐怕也没人会去这样做了吧。而且针对小程序写或 App 测试也是一个伤脑筋的事情。 ### 2019-09-17 15:26 好了,我觉得写到现在,项目 TODOS v0 阶段的事情应该可以告一段落了。基本上该有的都有了,以这样的技术栈搭建一整最简版内容管理系统(MVP CMS)我觉得应该没有太多问题。什么时候 TODOS v1 会开坑,我觉得最好的时机是我用 leaa 做过一整套商场项目后,再把代码回馈到这个 repo。 至于总结,我待会会写一个放到 DEVLOG 开头。 ### 2019-09-17 15:26 好了,我觉得写到现在,项目 TODOS v0 阶段的事情应该可以告一段落了。基本上该有的都有了,以这样的技术栈搭建一整最简版内容管理系统(MVP CMS)我觉得应该没有太多问题。什么时候 TODOS v1 会开坑,我觉得最好的时机是我用 leaa 做过一整套商场项目后,再把代码回馈到这个 repo。 至于总结,我待会会写一个放到 DEVLOG 开头。 ### 2019-10-12 16:01 今天花时间把 [leaa-miniprogram](https://github.com/SolidZORO/leaa-miniprogram) 和 [leaa-app](https://github.com/SolidZORO/leaa-app) 拆成单独的 repo,因为他们和「纯 Web」的差距还是有点大,主要是无法很好的融入 monorepo。拆完之后感觉真爽啊哈哈哈哈,终于主 monorepo 部分不再受这两个大家伙的气了。 ### 2019-10-25 16:27 这两天花了些时间把 Tag 这块给写了,Tag 用了 ManyToMany 方案,这样 Tag 表定义好之后就不需要再动,别的模块想要 Tag 功能,在自己 Entry 上加入 ManyToMany 即可,包括「找某个 `tag` 的所有文章」这种功能我也尽量在模块这边做,尽量解藕。 另外为了统计 Tag 展示次数,用上了 TypeORM 的 `EntitySubscriberInterface`,只要是被浏览过的 Tag 无论什么情况被浏览的都可以往计数器里 + 1,哈哈哈哈,就连 Dashboard 中看到的也不放过。 除了 Tag 功能外,还实现了从文章自动取词做文章的 Tag,方案用的是 [NodeJieba](https://github.com/yanyiwu/nodejieba),总体感觉良好,不过有时候一些专业词汇识别得并不好,我就开始定义 `dicts/user.dict.utf8`,初步考虑是把所有 Tag 都同步过去,这样用户写文章时,自行添加的 Tag 可以用于分词,算是人工训练。当然啦,人工怎么写都不如提前预置,比如批量抓取 Zhihu 或 StackOverflow 上的 Tag。但想归想,Tag 这一块如果真的要花时间完善可以当成一个小项目去做了,可能会花很多时间,所以暂且先这样,对于当下而言是以足够用了。 ### 2019-11-23 12:53 快一个月没打理了,昨天开始了 v1 商城阶段的功能开发,最先开发的是代金券(coupon),然后发现如果要做多国语言切换,那么是不是要做多货币切换,这意味着涉及到价格的(比如代金券)都需要有多国的货币,也就是多个价格。想了想,工作量还挺大的,先作罢,在 Setting 上加一个货币单位先跑起来再说。 最近写了不少 Gatsby 的代码,提取 Gatsby 的优点,做了一些重构,比如 `style.less` 这种,全都改成 `style.module.less`,如果没有用到 css module 的才会是 `style.less` 这样比较一目了然。 ### 2019-11-23 15:54 添加一个紫色的新 banner,因为写了 coupon 模块了,而且重构文件有点多,暂且算是 v1,命名版本号为 v.1.0.1。 ### 2019-12-03 10:31 最近大幅重构了一些 api 端的代码,主要是之前 Nest.js 用下来的最佳实践不住,写了很多样板代码,其实都可以用 @Decorator 来解决的,后面全改为 @Decorator 后感觉整体上清爽了不少,也算有些收获。另外就是在考虑加强 user 这块,比如加个 flatPermissions 字段缓存什么的,现在进入校验 user 阶段需要查询太多表,感觉到时候商用高并发怕是有性能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缓存,也要加上才行,可惜 Nest.js 这个框架,并没有太多的最佳实践可拿来参考,导致上一个缓存系统都比较麻烦…… 骇,感叹一下 node 这边的生态的确是什么都有,但什么都一般。 好吧,不多抱怨了,写 Shop 相关的代码去。 ### 2019-12-03 11:00 刚想动缓存用户 flatPermissions 的时候想到,如果我 DB 字段 flatPermissions 存了比如 `coupon.item-read, coupon.list-read` 等我删除了 `coupon.list-read` 权限之后,那么所有有这两个的用户 flatPermissions 都需要批量更新,或者说我更新了 `coupon.list-read` 相关 role 之后,所有用户的 flatPermissions 也需要更新,这不但是在 user update 的时候简单刷新一下 flatPermissions 那么简单的时间。 如果 user 不多还好,超过 1w 的时候我觉得遍历更新所有 user flatPermissions 字段肯定会慢到夸张,结合其他语言的 role lib 来看他们都没有做 permissions 的缓存。所以,我还是放弃 DB 直接存这个想法,后面会用缓存(cache)的方式优化一下。 ### 2020-01-13 18:25 时间来到 2020 啦,第一次在新的一年写 log 哈哈,最近偶尔给 leaa 加一些功能,大部分都是优化,主要时间其实还是在弄小程序的一些事情。今天捡起 next.js 来,发现 pages 下大量的 index.tsx 有点难受,主要是 cmd+p 想要直达文件比较困难,所以想着能不能 custom server 自定义路由来搞定这个事情。 按官方说法 `useFileSystemPublicRoutes: false;` 一下就好了。我试了下的确好了,但只是 server 那边好了,client 这边需要自己处理,不然就会出现你请求 `/user/1` 但此时他对应的组件为 `UserItem` 的时候 client 会去拉一个不存在的 js 文件 `/user/1.js` 这个比较烦人,还有更佳烦人的是…… 无论点任何 Link,页面都刷新了!对!都!刷!新!了!这就完全没有了 SSR+SPA 的优势啦!那这还叫 next.js 吗?我这个时候当然不死心,看了大量的 issues,官方的说法比较消极,他们不想管,就问你为什么不用 file-system based router…… 好吧,zeit 的开闭原则一项都是比较迷的,就像前两天把 now.sh 部署中的 .env\* 给禁止上传到 serverless 上,理由是 zero config,而且没有过度方案,好吧,既然是人家的免费 serverless 我也只好遵循啊。 解决办法最后是把 now-cli 降到了 16.2,对于我这种新版本控这肯定接受不了,只是现在没时间,回头再研究了,实在不行就用官方推荐的 -secret 命令好了,再说把。 不过今天也再一次证明了 zeit 的东西很吊,但用起来总有这哪的小问题,不是特别舒服,可能人家就是面向 light user 去做产品的吧,不适合用于太深度的定制。 ### 2020-01-15 22:20 铛铛铛,后端 API 目前总算是加上了 `i18n` 多语言。用的是 `i18next` 方案。开始的时候蛮棘手的,真的不知道怎么写,graphql 没有什么好的方式去拿到用户发来的 `lang`,后来想了下,既然 jwt 可以放 header,那 lang 也放吧,于是很轻松的扩展了 `graphql.service.ts` 把 lang 传到了 ctx。 想到之前也是用同样方式去拿 user 的,干脆 user 也别拿了,统一改成 ctx,把 user 和 lang 都丢到到 ctx 去,因为 ctx 到处都是,我怕不好辨认便取名叫 gqlCtx,还写了一个叫 `@GqlCtx` 的修饰符,几乎每个 `Resolver` 我都修饰了,这样一个 gqlCtx 就可以拿到所有我想拿的东西,包括未来的一些扩展,而且不用改代码,想想也是不错。 另外之前用的 `errUtil`,这次也因 `i18n` 的关系改名成 `msgUtil`,写法更加简单,而且支持了多语言,还是非常不错的,总之这个 `v1.0.4` 版本改动挺大的,不过总的来说,算是朝着好的方向走了。 前段时间就一直想给 API 支持多语言,开始真的不敢想,因为和传统的 `restful API` 相比,在 `graphql` 上实现 `i18n` 简直是一个孤岛,资料非常非常少,而且看起来都很 trick,一点头绪都没有,没想到写起来还蛮简单的。GitHub 上很多代码参考,但是都及其复杂,各种依赖比 `i18next-express-middleware` 之类的库,但是我写下来发现,根本没必要。其实就简简单单声明一个 module 配置一下,往里面灌配置,安排一下语言包就好了。 写完这个还蛮开心的,感觉一颗大石落地,终于 `dashboard` 和 `api` 端都 `i18n` 多语言了, `www` 端那边我倒是不急(笑),回头肯定要写,但还不是时候,而且也没有太难,再说啦~ ### 2020-05-02 23:03 Next.js,用你真的很累,很累。 ### 2020-05-04 23:48 leaa-www (Next.js) 拜拜,把你拆到独立的 repo 好了。 ### 2020-05-29 14:11 3.0.0 了,过多不想写了。之前有些过一些在 #6 (comment) 我摘抄一下。 主要是 Gql 用到后面感觉很麻烦,后端 API 那边麻烦,前端 Dashboard 这边也麻烦。 API 麻烦在权限的处理,以及 req.heads 很多东西需要 trans 到 Gql 的 ctx 里面比较麻烦,需要手动传一些东西,然后就是权限判断,用了 graphql-shield 那套,感觉不够可靠,以及递归查询目前 Gql 还无解,比如无限分类,我不知道要写几层(兼容方案是查出来然后用 JSON.stringify 包一下丢出来一个 string,Dashboard 拿到解),还有就是 GET 的缓存问题,搞也能搞但非常麻烦。以及 entry 和 service 申明要多写一次显得乱糟糟,而且部分语法还是得用 Gql 的 Schema…… Dashboard 麻烦在于一堆 Apollo 的 libs,至少 5 个+,比如 link,cache,http 这些,而且更新频繁,BC 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写着写着更新一下版本就大面积不可用了,而且 throw 没有很好的最佳实践,一些 data 或 error 无法很好的控制。 算了算了不写了,越写感觉 Gql 缺点越多。然后换回 restful,API 的问题都不见了,Dashboard 也只用一个 axios 搞定一切。 说实话,Gql 如果想学习,用还是可以用的,起码是个新技术,但是未来会不会流行,我觉得大概率不会,要火早火了。 这次选型 Gql,然后转 restful 的经验对我未来技术选型还是很关键的,经过这次可能我不再会用面世 < 5ys 的技术。 --- 另外,restfu 真香 ⚠️。 ### 2020-06-17 16:11 最近在试考 deploy 的事情,无须多言,附上手稿两张。 1,如何自动部署 ![node-js-api-auto-deploy](./packages/leaa-api/docs/images/node-js-api-auto-deploy.jpg) 2,在前端 SPA 上使用 .env 的思想 ![_env-design](./packages/leaa-dashboard/docs/images/_env-design.jpg) 有时候我感觉 deploy 比开发更难,很多东西都值得深思,最佳实践不是「想想看」,而是「做做看」,少用酷炫的黑魔法,千万不要搞得现在部署好了,几个月回头变一头雾水。 ### 2020-06-26 21:07 记录个东西,关于 docker nginx 的 `resolver`。 我在 ECS Server 上丢 docker 环境本质上只有 mysql 和 ningx,因为这两个比较常用,而且 nginx 暴露的 `80` 和 `443` 一台机器上只能有一个,所以我干脆把这两个 container 当成 common_container 来看待。 不过有个问题,就是 nginx container 这边和 其他 container 耦合了,为什么说是耦合呢?看配置: ```smartyconfig location ^~ /api { proxy_pass http://prod_api:5000; proxy_redirect off; } ``` 可以看到上面 proxy_pass 代理了另一个 container `prod_api`,但是如果这个 container 没有启动,或者挂了,那 `nginx` 就起不来了,会出现 `host not found in upstream` (假如使用了 upstream)。 我看了网上很多人说加上 resolver 就可以解决,即改成这样: ```smartyconfig location ^~ /api { resolver 127.0.0.1; set $api prod_api:5000; proxy_pass http://$api; proxy_redirect off; } ``` 可是我试了还是不行,后来用几个 keyword 找了下 github code,发现大家不约而同用上了 `resolver 127.0.0.11` (就是 .1 换成了 .11),于是我换上,问题立马解决,nginx 不在关心 `prod_api` 这边的状况,一路绿灯。 不过我开始纳闷了,为什么是 .11?我换了 .12,.13 这些都不行,Google 满大街也没找到 .11 的含义,最多解释是 loopback(RFC6890)。 最后直到我跑 container 中 `cat /etc/resolv.conf` 看到: ``` nameserver 127.0.0.11 options ndots:0 ``` 才解开我的疑惑,原来人家官方 nginx_docker_images 就是这样配置的…… nameserver 就是 `127.0.0.11` 啊! 最后,完整配置必须贴一下: ```smartyconfig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local.xxx; location ^~ /api { resolver 127.0.0.11 valid=30s; set $api prod_api:5000; proxy_pass http://$api;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X-Nginx-Proxy true; proxy_set_header Host $http_host; proxy_redirect off; rewrite /api(.*) $1 break; } } ``` ### 2020-07-06 12:07 好,dashboard 有了新的 UI,可以发一个版了,接下来我要去做一个小程序项目,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这次 UI 的灵感大部分都来自于 DHH 的新项目 hey.com,虽然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的 "借鉴 (copy)" 😭,但是他的 UI 的确影响了我,让我觉得很多 UI 其实可以做「大」一点,然后很多功能其实也是可以「藏」在 「更多」里面的没必要都展开。 但是考虑到 dashboard 「效率为先」的关系,很多又不能藏,比如 sidebar menu,还有 filter 这些,不过虽然不可以藏,但不用的时候不展开,用的了再展开不就好,比如说我新版的设计的 filter button,因为展开状态联动到了 URL 上,刷新页面进来如果上次是展开状态那就保持这个状态,一点也不影响操作,而且管理员把 URL 发给其他同事,打开这个 URL 依然会保持 filter 展开和里面的所有 filter status。这就是我想要的功能。一个 dashboard 不应该是 code first,或者 function first,而也应该考虑到使用 dashboard 的用户。有可能这个用户(比如是一位订单管理员)每天工作 90% 的时间可能都是面对这套 UI,所以感觉还是有必要重视一下 UI/UX。 另外,我看到很多 UI style 最近又开始走回了圆角风格,比如 macOS 11,Github,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就连 Baidu 的 UI 都开始圆角了,我也很自然的契合一下当下把。把 antd 的 `@border-radius-base` 开到了 `16px`,要知道这个值默认值是 `2px`,足足大了 8 倍,然而 antd v3 的时候这个默认值是 `3px`,不知道什么原因 antd 在 v4 的时候还把这个值变小了,方一点 === 更 PRO?😂 好啦,讲了那么多,其实陆陆续续写这个 dashboard 那么久,就是为让自己的 UI 强迫症舒服一点,其次是给客户更好「看」的 dashboard。不过在此之前,好几个客户的项目部署都 fork leaa 的 v2 版本改的,现在感觉挺对不起那些客户的,很想给他们升级到 v3,不过想想可能用户只是想要一个可用的系统,UI 什么的可能都不会 care,毕竟市面上比 leaa v2 长得丑丑丑丑丑的 dashboard 不要太多,所以又觉得没必要操这个心。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然后列个 TODO,待我做项目回来,要开始把购物车订单这块写一写,拖了那么久了也应该写了。 ### 2020-07-21 02:29 刚摆弄了一下 api,发现我登录进去的 token 老是出错,排查蛮久才发现原来是 docker 中的 Timezone 错了,偏差了 8h,直接导致 token 相关代码判断失效,把用户弹出了。 Google 了一下。最简单的办法其实是在 docker node 中: ``` apk --no-cache add tzdata && \ ln -sf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 \ echo "Asia/Shanghai" > /etc/timezone ``` 然后吧里面的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拷出来 `/etc/localtime`,挂在 docker-componse volumes 上,就像这样: ``` volumes: - ./dockerfile/timezone:/etc/timezone:ro - ./dockerfile/localtime:/etc/localtime:ro ``` 本来我是打算直接写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ro` 直接和服务器对应得了,但是这个配置在 macOS 上并不 work,原因是 macOS 的 localtime 和 Linux 的有差…… 所以没办法,只能把 localtime 文件保存在项目的 `dockerfiles` 里面了,然后考虑到项目的灵活性(毕竟用 leaa 的并不都是中国人),没有把 localtime 加到 git 上,而是在 `dockerfiles` 里面留了两个 time 相关的 .example 文件,并写好了 README。 然而…… 你以为这样就搞定了?NO NO NO,实际上这样跑起来时间照样会偏差 8h。 为什么??? 因为这个 localtime 并不对,docker node 根本不解析。按理说在 alpine 中用 apk 安装的应该 match alpine 用才对啊!!!但事实上并不合用,我在一次直接在服务器上调试,挂载改写成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ro` 后才得到了正确的时间(虽然这招在 macOS 上不好用,但在 Linux 上是好的),于是就这样歪打正着的把问题解决了。 所以最后我把 tzdata 的 localtime 换成 host 主机 (debian) 中的 localtime。来,我们来看看这两个 localtime 有什么不同。 1,这是 alpine 用 tzdata 安装后的 localtime (Asia/Shanghai) ``` TZif2�� ������y���Y^�� �p�ӽ�����|@�;>�Ӌ{��B���E"�L���<���fp����A|���R �i�� ~��!I}�"g� #)_�$G� %�|�&'e &�^�(�G (�@������������������������������q�~���p��LMTCDTCSTTZif2�� ����~6C)�������������y�������Y^������ �p�����ӽ�������������|@�����;>�����Ӌ{������B�������E"�����L�������<�������fp������������A|���R �i�� ~��!I}�"g� #)_�$G� %�|�&'e &�^�(�G (�@������������������������������q�~���p��LMTCDTCST CST-8 ``` 2, 这是 debian 的 localtime (Asia/Shanghai) ``` TZif2���� ��Y^�� �p�ӽ�����|@�;>�Ӌ{��B���E"�L���<���fp����A|���R �i�� ~��!I}�"g� #)_�$G� %�|�&'e &�^�(�G (�@����������������������������q�~���p��LMTCDTCSTTZif2���� �����~6C)�����Y^������ �p�����ӽ�������������|@�����;>�����Ӌ{������B�������E"�����L�������<�������fp������������A|���R �i�� ~��!I}�"g� #)_�$G� %�|�&'e &�^�(�G (�@����������������������������q�~���p��LMTCDTCST CST-8 ``` 哈哈,肉眼可见的区别。看起来是由某个 tools encode 出来的,如果我想要自然人知其所以然势必得找到 decode 的 tools 了。害~ 再说啦,这种事情真的很迷,晚安。 ### 2020-07-28 02:29 记录一下 sharp 在 macOS 安装的历程。 一开始 `yarn add sharp` 是不成功的,说缺少 `vips`,大概报了 `/usr/local/include/vips/vips8:35:10: fatal error: 'glib-object.h' file not found` 这种错误。 然后我 `brew install vips --with-webp --with-graphicsmagick` 说参数不对,`brew install vips` 就 OK 了,但是还是装不上 sharp,后来看到[官方这边](https://sharp.pixelplumbing.com/install#chinese-mirror) 有个中国特供方案,于是 `yarn config set sharp_binary_host https://npm.taobao.org/mirrors/sharp && yarn config set sharp_libvips_binary_host https://npm.taobao.org/mirrors/sharp-libvips && yarn add sharp` 就都好了。当然其实过程还是蛮曲折的,这里只是最短路径说一下。 ### 2020-07-30 17:44 试了一下 vercel 的新作 [useSWR](https://swr.vercel.app/) 感觉良好,让 dashboard 少些了很多诸如 `setLoading` 之类的代码。 当然啦,我只用到 useSWR 很小的一部分,很多亮点功能比如 Revalidation on focus 等我默认关闭的。 录了一个体验视频在 B 站 上,[SWR by vercel 使用体验](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T4y1j75z/) 想用 useSRW 但又搞不懂什么场景下用的可以看看。P.S 整个 B 站 就我一个 SWR 视频,感觉用户量实在不多(深坑警告哈哈哈哈)。